韩先楚:从小兵到上将,始终冲锋在前,55年被毛主席破格提拔

发布日期:2024-12-21 23:11    点击次数:152

#这是军人的模样#在《中国军事百科全书》中,关于开国上将韩先楚的词条,有一句话十分引人注目,它是描述韩先楚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的表现:在第一至第五次战役中,均在前线指挥作战。

韩先楚参加抗美援朝时间极早,当时,担任第四野战军第十三兵团副司令兼第四十军军长的韩先楚,是第1批率军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战场的我军高级将领之一。

而且,从第1次战役开始,韩先楚始终身先士卒,以高级将领之身位居前线。进入朝鲜战场之后,当时,已经卸任第40军军长职务的韩先楚,却主动要求随第40军行动,并因此直接负责指挥第1次战役西线战场。

当时,彭德怀司令员对于韩先楚的指示是:率领精干的前线指挥所,直接指挥西线志愿军部队作战。

而闻战则喜的韩先楚也没有辜负彭德怀的信任,到达前线之后,韩先楚亲自指挥第40军第118师在两水洞干净利索地全歼了韩军第6师第2团第3营及一个炮兵中队,取得了志愿军入朝后的第1个歼灭战。

展开剩余91%

而后,韩先楚更是指挥西线志愿军各部发动对于云山的总攻。进攻云山之前,包括第三十九军在内的西线各志愿军部队,一直以为他们的对手是韩军第一师。

然而,真正发起战斗之后才惊讶地发现,原来,对手已经从伪军变成了美军,驻守云山的正是美军骑兵第1师第8团。

由于初入战场,对于美军的情况完全不了解,因此,此时志愿军的作战是十分谨慎的,而且,当时毛主席有过明确指示:“如伪1师与英美军在一起,则暂时也不要打”。

然而,云山战役发起之后才发现对手由预想的韩国军队变成了美军,箭在弦上,究竟打不打呢?韩先楚果断定夺:既然南朝鲜军队是狐假虎威,那就先打断为狐狸撑腰的老虎!

随即,在韩先楚的直接指挥之下,志愿军发起了对于美军的全面进攻,而最终,西线战场取得了歼灭美军3000多人、南朝鲜军1万多人的辉煌战绩,也由此取得了第1次战役的胜利,初入朝鲜半岛的志愿军,就一举稳定了朝鲜的战局。

而在其后的第二、第三、第四和第五次战役之中,韩先楚始终在前线指挥作战,也因此,在抗美援朝运动战期间,韩先楚成为唯一一个始终在前线作战的志愿军总部领导。

进入抗美援朝战场后不久,韩先楚就已经成为志愿军总部的领导,他先后担任志愿军副司令员、志愿军副司令员兼西海岸联合指挥所司令员、志愿军副司令员兼第十九兵团司令员等职务,可谓名副其实的我军高级将领,麾下的部队就有数10万之巨。

然而,即便如此地位,即便已经功成名就,韩先楚却始终在前线指挥作战。韩先楚为什么会这么做呢?他不知道高级将领在前线作战风险极大,随时有受伤甚至阵亡的危险吗?

作为一个在尸山血海之中厮杀出来的我军老将,韩先楚对于这一切当然再了解不过。而韩先楚之所以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始终在前线指挥作战,也不是他突然萌发的想法,而是贯穿了韩先楚整个军事革命生涯。

喜欢身先士卒,其实很大程度上,韩先楚是受到他所出身的军队——红25军的影响。

提起红军长征,大家往往想到的是红一、红二和红四三大方面军主力的长征。然而,许多人可能并不知道,其实,踏上长征之路并最终到达陕北的,除了这三大方面军主力之外,还有第四支红军队伍,它就是从鄂豫皖苏区出发,并率先到达陕北的红25军。

与此同时,与长征路上损失惨重的红军三大方面军主力不同,红25军还创造了一个红军长征史上的奇迹,那就是兵力不降反增,红25军长征时兵力不足3000,到达陕北之后反而增至4000。

而且,红25军还是各支红军队伍之中平均年龄最小的一个, 红25军的平均年龄甚至只有17岁,也就是说,这支孤军长征的红军队伍,绝大多数指战员是还未成年的娃娃。

出身红25军的开国少将刘华清就曾回忆道,“红25军的战士们,很大一部分还只是十六七岁的孩子,有的更小”。

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?原因很简单,因为红25军的成员,大多数是由红四方面军的子弟或遗孤组成的。

1932年,红四方面军主力离开鄂豫皖苏区前往川陕之后,留在鄂豫皖苏区的战士遗孤们,遭遇了国民党军队或还乡团的残酷压榨。

由于年龄幼小,他们不参加红军,甚至连存活都很难实现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,鄂豫皖苏区以这些红军遗孤为基础,重新成立了红25军。

在战争年代,以贫苦子弟为主的红军子弟和遗孤们,本身就因为战乱、家庭条件艰苦等诸多原因,无法吃饱饭,因此,一脸稚嫩又瘦小的娃娃兵们,毫不意外的受到了敌人的轻视。

曾与红25军作战的西北五马之一马鸿宾部就认为,这些“未成年娃娃兵”十分好打。然而,真正到了战场之上后他们才发现,红25军的指战员平均年龄虽然很小,而且大多数还是未成年的娃娃,但是,他们的战斗力和毅力却大大出乎意料。

红25军以其顽强的战斗力和坚强的战斗意志,屡屡给敌人重创。在红二十五军的长征之路上,无论是张学良的东北军,还是杨虎城的西北军,也包括西北马家军和装备最先进的蒋介石中央军,都曾吃过红25军的亏。

马鸿宾甚至在战斗中差点成为红25军的俘虏。为什么平均年龄只有17岁的红25军,拥有如此强大的战斗力呢?

一方面,是因为红军子弟和遗孤们拥有很高的军事素养和政治觉悟,而另一方面,则是因为红25军历来拥有指挥员身先士卒的优良传统。

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领导军队有什么区别?一旦爆发战斗,国民党军官对战士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“给我冲”,而共产党指战员对于战士所喊的则是“跟我冲”,一字之差,却有天壤之别。

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部队,无论是红军时代,抗日战争时期,还是解放战争时期,之所以屡屡能够以少胜多,以弱胜强,人民军队指战员们身先士卒的模范带头,无疑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。

而在这一方面,红25军尤其如此,红25军的主要领导,如政委吴焕先、军长徐海东、程子华等人,在战斗中带头冲锋,早已经成为常规操作。

例如,在红25军长征期间最为关键的一场战斗——独树镇战役之中,由于敌人率先埋伏,且拥有优势兵力,局面对于红25军十分不利,一旦没能突破重围,红25军将面临被敌人包围甚至全军覆没的危险。

正是在这极端危急的时刻,担任红25军政委的吴焕先身先士卒,他从交通员身上抽出一把大刀,高声呼喊:“同志们,现在是生死存亡的关头,绝不能后退,共产党员跟我来!”

随即,他率先手持大刀冲在最前面,吴焕先的带头作用极大地激励了士气,同志们不顾严寒和敌强我弱,冒着敌人的密集火力奋不顾身地冲上前去与敌人肉搏,最终击败了对手,取得了独树镇战役的胜利。而这场战役的胜利,也成为红25军长征中转危为安的关键一战。

而诸如吴焕先这样身先士卒的作战,其实早已成红二十五军各级将领的家常便饭,也因此,对于红25军的指战员而言,受伤的概率也远大于国民党军官。

例如,在于家河战役之中,担任红25军副军长的徐海东由于冲锋在前,一颗子弹直接从他的左眼底穿过,后颈飞出,生命一度垂危。担任军长的程子华也在此战中身负重伤。而长征后期的战斗之中,政委吴焕先更是直接牺牲在战场上。

韩先楚正是出身这样一支拥有优良传统的英雄部队之中。所以,从加入红军队伍的那一刻起,韩先楚就养成了身先士卒、奋不顾身的作战作风。

韩先楚在红二十五军的经历颇为坎坷,几经波折,他甚至放过四次排长。早在红25军长征之前,韩先楚就因作战勇敢、战功卓著,担任了副连长的职务。

然而,在罗田县城的战斗之中,韩先楚却十分倒霉地在战斗中遗失了装有100多枚银元的战利品,因此被处罚,贬为了担架队的担架员。

但是,犹如《亮剑》之中被贬为被服厂厂长的李云龙一样,即便成为担架队员,韩先楚依然用扁担俘虏了三名国民党士兵,也因此被再次调回战斗部队,成为一名排长。

其后,在红25军关键一战的独树镇战斗之中,韩先楚又率先拿着大刀奋力拼杀在第1线,率领自己的连队第1个突破了敌人的包围圈,为部队杀出了一条血路。所以,此战之后,由于功勋卓著,韩先楚成为225团三营营长。

对于韩先楚所在的红25军而言,军首长们每次战斗都会亲自冲锋在前,麾下的团、营、连等各级干部就自然不用多说。所以,韩先楚悍不畏死的战斗作风,其实早在红二十五军时代就已经养成。

而到了抗战时期,韩先楚依然不改自己身先士卒的作风。从刚刚进入抗日战场的八路军副团长逐步成长为一旅之长,在抗日战场上,韩先楚逐步成为我军的一员抗日名将。

但是,真正让韩先楚的军旅生涯达到巅峰的则是解放战争时期,解放战争爆发后,韩先楚随大军到达东北,开始成为第四野战军的一员。

在第四野战军之中,韩先楚曾在零下20度的大雪之中,以伤亡326人的代价,一举歼灭国民党主力部队89师八千余人,取得了令人瞠目结舌的1:25歼敌纪录。

而后,韩先楚更是彻底在东北打出了威名,他曾长途奔袭威远堡,为自己赢得了“旋风司令”的美名,也曾率军率先攻克锦州,成为辽沈战役的开端。

东北解放后,韩先楚更是随第四野战军从白山黑水的东北,一路打到祖国最南端的海南岛。

尤其是在解放海南的战役之中,面对金门战役的失败,在大家普遍要求谨慎用兵,甚至将解放海南的战役时间计划到6月份的时刻,深知兵贵神速的韩先楚乾坤独断,一边迅速指挥40军完成战备工作,一方面直接向十五兵团、第四野战军和中央军委立下军令状,要求立刻发起海南岛战役。

也正是因为韩先楚一力坚持,最终,第四野战军和毛主席决定将战役提前,也才有了1950年4月发起的海南战役,海南顺利解放。

就在海南岛解放后的一个多月,6月25日,朝鲜战争爆发,美国第七舰队因此进驻台湾海峡,可以说,要不是韩先楚的支持,如果等到6月份才发动海南战役,很可能因为朝鲜战争的爆发使得美国舰队同样进驻琼州海峡,解放军也将因此失去海南的机会。

更为重要的是,在实施海南战役时,由于新中国已经基本解放,许多人形成了革命即将胜利的松懈心态,甚至,海南战役计划实施时率部参加登陆指战员有一部分是副手和政委。

这种情形令韩先楚勃然大怒,作为第十五兵团副司令员兼第四十军军长,韩先楚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以往的作风,他身先士卒,亲自率兵登上木帆船,开始率部发起登陆海南岛战役。

4月17日凌晨3点,当韩先楚率领的先头团队突破敌人的防御阵地强行抢滩登陆时,在登陆先头部队尚未完全攻下滩头阵地的情况下,韩先楚跳下船只,与战士们一起趟着齐胸海水,向滩头扑去。

也正是因为韩先楚的身先士卒,登陆的解放军以少胜多,击败了薛岳率领的镇守海南岛的国民党十万大军,取得了海南岛的战役的胜利,海南岛因此回到人民的怀抱。

因此,纵观韩先楚上将二十余年的革命军事生涯,他当过战士,也曾率领数十万大军,他曾使用过大刀长矛,也曾在朝鲜战场上指挥全苏械的志愿军部队。

然而,无论麾下有多少兵力,无论武器装备如何,韩先楚永远不变的则是他悍不畏死、身先士卒的作风。也正是因为韩先楚始终战斗在一线的模范带头作用,使得韩先楚成为我军最具个性、战果也最为丰硕的开国上将之一。

发布于:天津市